記憶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,一是語意記憶,另一是自傳體記憶。
語意記憶,又稱概念記憶。為什麼你能辨認眼前的風扇?是因為你以前見過風扇,並在大腦中建立了「風扇」的觀念,於是你下次見到一把風扇,便能成功辨認。記憶大師Tulving以「知道」來形容這種認知經驗。
另一種記憶則是自傳體記憶,又稱情節記憶。語意記憶是關於客體的記憶,而自傳體記憶則是關於主體的記憶。它包括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,並且你對事情有過的反應。Tulving以「記得」來形容自傳體記憶。
海馬體與自我
語意記憶主要涉及前額葉,而自傳體記憶則涉及前額葉和海馬體。海馬體可說是「自我」的溫床,海馬體的角色是鞏固自傳體記憶,把日常生活發生的情節連繫到現有的自傳體記憶中,構成「自我」。
當大腦儲存了足夠的自傳體記憶,到了下次發生類似事件,大腦便可參考這些自傳體記憶,作出行動反應。
海馬體與迷路
海馬體對很多動物都很重要,如果動物的海馬體損毀,動物會迷路,不知自己身在何方。人其實也會迷路,當我們缺乏自傳體記憶,遇上衝擊,便會不知所措、方寸大亂,因為沒有相關的自傳體記憶可供參考。
當缺乏自傳體記憶,遇到外界刺激,大腦便回復到原始狀態,不停分泌多巴胺,希望刺激大腦網絡,提供可能的「答案」。但沒有就沒有,更多的多巴胺分泌,也是於事無補;多巴胺的過度分泌,只會刺激大腦進入胡亂放電狀態,結果只會把某個語意記憶無限放大,形成誇大妄想。
海馬體與精神病
研究發現,精神分裂病人海馬體的體積較正常人為小,在日常生活中,精神分裂病人的海馬體也比較不活躍。但遇到外界刺激時,精神分裂病人海馬體的活躍程度,卻較正常人更為強烈。這也不難理解,當精神分裂病人沒有建立足夠的自傳體記憶,遇到外界刺激,大腦便不停分泌多巴胺,引致海馬體過度活躍。很多精神病人都有失眠的問題,多巴鞍的過度分泌,令腦袋停不來,晚上不停作夢,找不到「答案」不罷休,卻間接引致失眠問題。
多巴胺長時間不停分泌,會產生幻聽與幻覺。到了這個階段,精神科醫生唯有利用抗精神分裂藥物把多巴胺壓抑,讓大腦不再活躍。但抗精神分裂藥物卻有很多副作用,病人吃了藥之後,思想會變得緩慢和呆滯,並缺乏生存的動力。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,負責連接神經細胞,讓思想可以建立;抗精神分裂藥物全面壓抑多巴胺分泌,神經細胞便不能有效連繫,思想便變得緩慢和支離破碎。
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面。吃了藥,妄想消失了,但同時也失去思考和表達的能力。所以,抗精神分裂醫物只能防止病人思想和行為失控,心智成長卻只能靠輔導幫助。
生命的力量
世上無新事,今天的經歷只不過是過去的翻版。生命的力量來自自傳體記憶的累積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是看不見自傳體記憶的。但當我們行事為人,發現有一可供依循的身體軌跡,我們便知道自己沒有白活,海馬體正在你的生命中發揮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