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的婚姻有四分一最終是離婚,而美國的離婚率更是一半,愛真的不容易啊!我很少做婚姻輔導,因為我並不相信婚姻輔導,一個不成熟的人可以把任何關係弄得一團糟,所以重點不是如何改善婚姻關係,而是改善自己幼嫩的人格素質。今天的人愛得很放縱,常常高呼愛的權力,再沒有人去談高貴的人格,好像每個人都是天生就懂得愛,但結果是愛帶來無盡的傷害,污染了愛之名,於是再沒有人相信愛。
愛比死更冷、也比死更艱難。要讓愛變得可能,我們必須學習自愛,學習了解自己、表達自己、管理自己,這樣愛才變得可能;而不是高舉愛的口號,卻不斷傷害別人,甚至連累下一代。路漫漫,談情說愛,應從哪裡談起呢?就從第一段關係吧!我們的第一個情人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初戀情人,而是我們的父母;是的,我們從父母身上經歷人生第一段愛情,在與他們的關係中,設定了我們欲望的位置,是這個位置決定了日後愛情是否能夠開花結果或失敗告終。
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嗎?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足夠,孩子心裡便會產生疑問,如果有一日他們失去我,他們會尋找我嗎?為了不被遣棄,孩子會盯緊父母欲望的客體,並努力成為那個客體。父母要我成為好孩子,我便雙倍做到;父母想我有怎樣的成就,我便雙倍成為他們的榮耀。因為父母對孩子愛得不夠,孩子便寧願放棄真我,成為父母欲望的對象。這些孩子長大之後,在人群中總是隱藏自己的意願,恐怕一呈現自己的意願,人們便不再喜歡我,而活在那個客體的位置是最安全的。成為別人欲望的客體,這是著名的歇斯底里結構。這些人在戀愛市場中有很高的叫價力,因為他們純如綿羊,不斷去滿足對方,這種「小鳥依人」的性格會吸引很多追求者。但當「小鳥依人」要表達自己的欲望時,往往是災難性的,因為她們不放心自己的欲望是否會得到照顧,所以她們不單表達自己的要求,更會控制對方去成就自己的要求。「小鳥依人」如今變成了一頭難維纏的禿鷹,令身邊情人感到非常詑異;其實這些人一直在假裝,以愛之名去掩飾自己對愛缺乏信心。
愛情從來是六個人的事,參與者包括你、你的戀人和雙方的父母。如果父母對子女愛得不夠,子女在愛路上便只關注安全感,而不懂得去欲望。人類表達欲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,身體的知覺是與生俱來,但如何用說話去述說知覺則要靠父母的幫助。這個話題在過去的文章已經談得很多,在此不贅。我只想指出一點:父母除了賦予孩子適當的能指,更重要的是自己身體力行,認識到自己說話背後,其實隱藏著自己的欲望。唯有父母是一頭欲望的動物,孩子從父母身上才學懂怎樣透過語言呈現欲望。如果父母不懂得欲望,孩子便只能鸚鵡學舌,長大之後說很多話卻不知自己在表達什麼。歇斯底里患者一般會說很多話,只是他們的說話並不能與自己身體的知覺接軌,所以歇斯底里患者會不停批評對方、卻言不及義,身體仍隱藏著那份不能言喻的需求。歇斯底里患者一是透過性交,一是透過不停看醫生、投訴身體有不知名的毛病,這是她們表達欲望的間接方式。
還是那句老話,先學習自愛,愛才會成為自己、別人的祝福。不要羡慕別人,只要你回望自己的人生,你便會明白,你今天孤單一人,並非沒有原因。但只要今天活得比昨天好,今天比昨天能愛多一點點,這也是一種幸福。生命比我們認為的更難難,但明白了,便對自己多一份體諒、多一分接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