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在起跑線上

每次出門,我們都會預備一些旅途所需的用品,以防不時之需。

但人生的旅途呢?我們要預備些什麼,才有信心面對途中出現的種種困難呢?

心理學認為,其中一種種最重要的東西,是表達自己的能力。

這裡所指的「表達自己的能力」,並不是說很多話、有很多話題,而是我們懂得以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身體的知覺,即拉岡所指的S1。

人是動物的一種,所有動物都擁有身體的知覺,唯獨人類懂得用語言去替這些「知覺」命名。

動物並沒有這種能力。我家附近的狗會圍著某間屋子不停打轉,這是牠們的表達的方式。大多數動物用「行動」去表達,但不是用「語言」去表達。

你可能觀察這頭狗大半天,看著牠圍著屋子在打轉,但你也不知牠究竟想表達什麼?但人類擁有共同的語言,只要你用語言說出心中所想所求,例如說:「屋裡有賊!」別人便知道怎會回應你的需要。不用觀察你的「行為」,去推想你的意思。有了語言,人類處理事情的過程是迅速的。

成長的其中一個重要任務,便是把自己的知覺編寫成一堆符號,即拉岡所指的S1。但這個過程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要透過父母的幫助。父母積極回應孩子的訴求,孩子便學懂「如有這種知覺,便說出這個符號」。

父母「閱讀」孩子心思的能力,決定了孩子將來口袋裡S1的數目。如果父母不能用語言反映孩子的訴求,孩子便只會停留在情緒的反應中,只懂以情緒表達訴求,而不懂以較成熟的「語言」去呈現自己的需要。

當然,世界是複雜的,你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,別人並不一定滿足你的訴求。所以,我們的語言不會停留在S1的層面,而是慢慢修正,變成S2、S3、S4……更多不同的表達方式,為的是得到別人的接納與體恤。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世界,也是別人的世界;你堅持S1,只會碰得焦頭爛額。

我童年有這一則經歷。我的小學班主任對我們說,誰在班裡成績第一,便會帶那個人去吃大餐。我看著某女學獲得這個大獎,我只有羨慕的份兒。到了下學期,我終會考上全班第一,但班主任卻沒有履行承諾帶我去吃大餐,她只是送了我一份小禮物。

這件事我如今仍記在心上。那時的我為這事苦惱了好一段日子,我停問自己,為什麼老師會這樣對待我呢?她是否不喜歡我,才會奪走我的禮物呢?我不知道我的猜想是否正確、是否有事實根據?但這已對我的弱小心靈做成傷害。

那時只有我一個人去處理這件事,我的父母沒有提供協助,他們沒有給予我適當的S1,讓我回應這不公平對待,我的身體感到「不公平」,但我的語言系統並沒有「不公平」的能指。

如果今天的遇上類似的事情,我一定會去問那個班主任:「不是說好了考第一,會有一頓豐富的晚餐嗎?」我會向她追討一個她沒有付諸實行的承諾。錯不在我,錯在班主任說了不算數。

父母是我們人生起跑線的領航人,他們心理素質的高與低,決定了我們將來走的路是否順遂,也大大影響了我們的心理素質。如果父母沒有適當回應孩子的訴求,孩子便會走很多冤枉路,才找到那時應說的一句話,那個S1。

我看過不少孩子,因為缺乏了父母作為領航人,變成了一頭怒吼的野獸。但呼喊了很多年,別人仍不明白他在表達什麼?只覺得厭煩而排擠他。

人生是不公平的,因為大家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起跑。我們必須接受這殘酷的現實,然後學會憐憫身邊人的不幸。到了自己成為了別人的父母,便要努力學習成為孩子的領斻人,回應孩子的訴求,與孩子傾心事。

成為孩子的領航人,這需要一定的語言技巧、一定的人生素養。這不是參加幾多全能父母培訓班可以習得,重點是自己生命的成長,努力學習「成為一個人」,而不是一頭走獸。這樣才能成為孩子人生的資料庫,以適當的說話回應孩子的訴求。

是否能夠成為孩子的領航人,這與生命的素質有關,卻與受過幾多高深教育無關。我曾見過不少沒有受過很多教育的父母,他們拿出了謙卑與愛心,也能夠成就心靈健康的孩子。有沒有嘗試介入是有分別的,S0與S1也是有分別的。

世上沒有完人,你的回應可能不準確,但你擁有接待孩子的心,孩子便可以想像自己在世的位置,拿著你給他的S1日後再修正。但如果你沒有回應,孩子便會胡思亂想,亂跑一通,不斷猜想別人的心意,不斷猜想這個世界是否美善,卻從沒有接觸到自己內心的聲音。那才是生命的起跑點啊。

人生路上不斷的跑呀跑,不停的寫呀寫,由S1寫到S2,由S2寫到S3,由S3寫到S4,由S4寫到S5;路上遇上不同的人,我也能夠用不同的語言去維護自己的尊嚴。而不是在情緒上自怨自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