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藏的自我

1. $:這並不是代表金錢的符號,在拉岡心理分析中,代表分裂的自我。拉岡相信,人是活在一種分裂的狀態中,分裂關乎兩個向度,一是語言的向度,當你用語言表達自己,無可避免地會被所採用的語言誤導和扭曲。語言並不一定反映我們真實的知覺,但我們無可避免要使用語言表達自己,所以知覺會被語言閹割、扭曲。有一種人──他們努力避免被語言扭曲、閹割──他們是強迫症患者。強迫症患者以「不說」來保存身體真實的知覺,可是卻產生了另一些問題。

另一個向度是愛,心理分析並不相信愛,當我們愛,我們無可避免地要迎合對方或協調彼此的欲望。當我們愛,我們無可避免地要放低一點點自己,我們要壓抑、扭曲自己,才能去愛,這是愛的本質。當人進入了愛,便會形成分裂的自我,即一部分的我去奉迎對方,另一部分的我則隱藏在黑暗中,這是無可避免的分裂狀態。歇斯底里患最懂得玩弄愛的遊戲,他們完全隱藏自我,百分百滿足對方的需要,這樣便可換取絕對的愛。但結果是,主體消失了。所以,$可以代表分裂的自我,也可以代表消失的主體。

2. 明眼人會看出,強迫症和歇斯底里底都是關於隱藏的自我,但隱藏的方式不同,前者的策略是關於語言的,後者是關於空間的。欲望是人的本質,沒有人可以拒絕欲望,但我們可以扭曲表達欲望的方式,我們可以把欲望停留在腦袋中,自己與自己對話,而不與別人對話,這樣便可保護自己的欲望,這是強迫症患者的伎倆。但欲望停留在腦袋的結果,是能指特別活躍,停不了思考。

強迫症患者可以「純說話」,即一個能指過度到另一個能指,一個概念過度到另一個概念,但當中不涉及個人的欲望。歇斯底里患者的策略是關於空間的,歇斯底里患者經常活在別人的空間中,因為他們想完全滿足對方,他們喜歡猜想別人的動機,甚至編造另一個場景,為的是捕捉別人的欲望。所以,歇斯底里患者沒有固定的生存空間,他們的生存浮遊不定,往往令別人無所適從。

3. 一個強迫症患者可不可以同一時間是一個歇斯底里患者?一個歇斯底里患者可不可以同一時間是一個強迫症患者呢?答案是可以的。因為強迫症與歇斯底里症都是隱藏自我的技術,一個人是可以採用兩種技術去隱藏自我的,但病徵會更加極端。由於強迫症患者把欲望停留在腦海中,腦海中一些能指便會變得過分活躍。原本S1要演繹為S2,再由S2演繹為S3,一步步讓對方明白自己;簡單的說,即換另一種說法,讓對方理解自己,心底的欲望可以得到某程度宣泄。但現在卻反其道而行,無論是S2、S3或S4,都退回到S1,S1於是變成一個超載、活躍、極端、絕對的能指。假如病人同時是一個歇斯底里患者,歇斯底里患者通常很喜歡猜度別人的動機,這是他們的生存方式,別人的一句說話、一個眼神,他們都可以想像出一個世界,在裡應(活躍的S1)外合(留意別人的一言一行、猜想別人的動機)下,他們便會非常肯定自己的「判定」,信以為真,產生出妄念或幻覺。我們一般人也會猜估別人的動機,但歇斯底里患者(加上強迫症傾向)很容易確信自己的判定,因為他們擁有比別人強、蠢蠢欲動的S1。

4. 這解釋了為何早期心理分析的歷史中,大部分病人都是歇斯底里患者的原因。原來一個S1並不等於S1,而是代表了過去隱藏於心、沒有表達的東西,即S2、S3或S4,佛洛伊德是這樣發現潛意識的。當病人在輔導過程中,逐漸向佛洛伊德說出S2、S3、S4,S1的魔咒便解除了,於是S1回復到S1的本質,S1只是一個能指,而不是充滿了隱喻的符號(sign)。

強迫症與歇斯底里其實都是人存在的本質,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歇斯底里和強迫症的傾向,只是程度多寡而已。歇斯底里患者的問題是:他們完全為別人而活,$=S0,遇到要與別人協商時,便無力伸張自己的意願,只懂得歇斯底里地發狂和瘋想。甚或遇到生活嚴重打擊,由於歇斯底里患者沒有適量的能指去定義自己,可能會出現短暫不能辨認自己的狀態,即失魂與離魂,出現早期精神病(psychosis)的病徵。

而強迫症患者也是沒有自我的,$=S0,遇到生活挫折,他們也可能會出現上述歇斯底里的症狀,但也可以演變成精神分裂。強迫症患者遇到生活沖激,腦袋中的S1會自己不停的建立可能的論述,各不相讓,百家爭鳴,於是便開始胡言亂語,思維的版圖沒終站擴張。強迫症患者的問題是:他們沒有為主體建立一種論述,而是容讓多種不成熟的「可能論述」在身體中並存。強迫症患者由始至終都沒有為自己的生命下注,沒有嘗試建構一套適合自己的論述,沒有在世生活,而只是活在腦袋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