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與我

很多人都懂得善待自己,但卻很少人懂得善待社會。可能很多人會問:「人總是追求自己的幸福,社會於我何干呢?」其實人與社會息息相關,社會是我們追求個人幸福的場所,如果社會病了,也會妨礙個人追求幸福;所以,沒有人能獨善其身,如果我們只關顧一己的幸福,不去花時間、花精力去打造美滿的社會,人與社會也會走向絕路。我們應該怎樣善待社會呢?且聽聽以下政治哲學家、心理學家和文學家怎麼說。

政治哲學家的社會觀:創造幸福的條件

列奧.施特勞斯(Leo Strauss)認為,幸福是主觀的,但幸福的條件卻不是主觀的,人要獲得幸福,社會必須締造幸福的條件。什麼是幸福的條件呢? 施特勞斯認為有三項:第一,為了獲得幸福,你首先要活著,所以人的生存權利很重要,我們必須努力去捍衛人權,當身邊的人的生存權利受到踐踏,我們必須勇敢站出來,捍衛別人生存的權利。第二,要追求幸福,你必須能到處溜達,所以自由很重要,社會應保障言論和思想自由,不可打壓異見者,我們也應學習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利。第三,人必須能夠按自己理解的幸福去追求幸福,所以政府應讓市民接受教育,好讓他們有能力選擇自己要走的人生路,例如選擇自己的職業、學習如何表達和實踐自己的信念和想法。施特勞斯認為,人要享受幸福,社會必須締造幸福的條;而上述幸福的條件不是自有永有的,而是要公民共同努力、開墾建造的。善待社會,其實就是為自己、為別人創造幸福的條件。

心理學家的社會觀:照顧世界的心靈

詹姆斯.希爾曼(James Hillman)大半生從事心理治療工作,但卻認為如果人太關注自己內心的需要,會變得自我中心,而且世界會被遺棄,世界的需要遭到忽略,便會出現病態的社會,經過反省之後,希爾曼說:「這世界上的海洋、河川、空氣、森林所受的磨難,城市之醜陋,地利之耗竭,在在都不要求我們,不能只為自己的利益而走這一趟『穿過人生的道路』的嗎;我們擺出來拯救世界的姿態,其實,就正在摧毀我們的靈魂啊!」 希爾曼認為,個人的心靈與世界的心靈息息相關,什麼是世界的心靈呢?就是世界呈現的意象,如果世界一遍混亂,充斥著躁動與不安,我們每天目睹這些景象,心靈也會受到沾污,變得愈來愈疲累,甚至出現病態反應。所以,晚年的希爾曼離開了心理輔導的工作,把精力放在文化反省、環保、政治參與之上。你有沒有付出時間和精力,照顧世界的心靈呢?所謂照顧,就是讓世界變得更美;希爾曼認為,人的觸覺每天都會告訴我們世界的美與醜,只要我們聆聽自己心靈的召喚,便會建造一個更美的世界,例如當你想拋垃圾時,你想到垃圾會令土地變得醜陋,你便不會如此做。

文學家的社會觀:打理託付於我們的花園

安東尼奧.馬查度(Antonio Machado)是著名的西班牙詩人,曾經歷西班牙內戰,他寫過一首詩叫《風,在一個燦爛的日子,呼喚》,他描述一個花園,所有花都死光了,詩人說:「我沒有玫瑰:我花園裏的花朵一朵也不剩……全都死光了。」接著詩人說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說話:「你是怎樣照顧託付於你的花園呢?」上帝交付我們管理好這個叫社會的花園,但我們卻如這首詩所說,任由花園出現「枯黃的葉,淍萎的花瓣」,於是,「風走了……留我哭泣」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社會可以是一座麗的花園呢?花園開滿玫瑰,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在這個花園中燦爛盛放,畢景人與社會息息相關,其實善待社會,就是善待自己。當花園裏充斥著「枯黃的葉」,充滿了不能滋養生命的制度、文化和傳統,花園裏的植物也會長得不健康;當花園裏布滿著「淍萎的花瓣」,其它花朵也失去了生長的衝動。到了審判的日子,上帝會問我們:「你是怎樣照顧託付於你的花園呢?」你準備如何回答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