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與我

身為以智慧和力量聞名的雅典人啊——對於自己只是汲汲於盡可能獲取金錢、聲望和榮耀,卻對真理毫不重視,也不了解自己靈魂的完美性,這樣不感到羞恥嗎?
柏拉圖:《申辯篇》

大多數人只關心如何找一份好工作,如何累積更多財富,如何在社會階梯上得到認同和肯定。簡單來說,就是如何獲得名與利。柏拉圖在《申辯篇》記錄了他老師蘇格拉底的說話,就是鼓勵我們要活得清醒,不要人云亦云。蘇格拉底並不重視這些實際利益,他所關心的,是靈魂的完整性,亦即除了獲取生活所需之外,更要拓展個人的德行和智慧,因為他相信,「德行和智慧才是人生的真正幸福」。他責難以智慧和力量聞名的雅典人,每天庸庸碌碌的追逐名利,忘記了人是有靈魂的動物,應該超越物質,追求精神和人格的價值,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

或許你會認為蘇格拉底陳義過高,他是聖人,而我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,為什麼要追求這些精神境界呢?但原來蘇格拉底的學說,與近代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學說十分吻合。馬斯洛的研究發現,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發展傾向──由追求物質價值漸漸轉為追求精神價值,他稱這套價值觀為「人類內在的價值系統」。

無疑,我們都擁有肉身生命,需要食物和水來維持生命,需要房屋以免受風吹雨打,所以我們需要工作賺錢,以換取上述的物質需要。蘇格拉底並沒有否定人的肉身需要,當他臨終時,記起自己欠朋友阿斯克雷比斯一隻雄雞,便囑咐弟子切記代為歸還。一代哲人臨終前關心的事情,竟然是這些日常事務,你說奇怪嗎?但這就證明了蘇格拉底並非不吃人間煙火的,只是他更確信,人除了追求物質價值外,更會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。

根據馬斯洛的「人類內在的價值系統」,人的價值可以分為五個層次:

生理價值:指與生存相關的價值,包括食物、水、排泄和睡眠等,這是人類基本追求的東西。如果你讀這篇文章時,想着下課後到哪裡吃午飯,這便是追求生理價值。

安全價值:指人類渴望有秩序的生活、生活得到安全和保障,即是人們所說的「安全感」。也許開學時,你最關心的事,是被安排坐哪個座位,與哪個同學為鄰,這都是安全價值的追求。

歸屬和愛的價值:指人渴望成為群體的一分子,擁有歸屬感,擁有愛和被愛的感覺。也許正是這個原因,我們會渴望戀愛,即使尚未有戀愛的對象,我們還是愛聽情歌。

自尊的價值:指人渴望受人尊重,擁有成就感。你是否渴望成為班長、風紀或學會會長?這都屬於自尊價值的範疇。

自我實現的價值:追求自我實現的人,會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和才幹,了解自己與生俱來的本性,尋求內在的整合,並完成人生使命。你會否經常問自己:活着是為了什麼?人生有什麼意義?我們都渴望活得充實和有意義,這就是追求「自我實現」。

著名的倫理學家約翰.斯圖爾特.密爾 (John Stuart Mill) 曾經提出這樣的問題:「你要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,還是一頭快樂的豬?」蘇格拉底的生活縱然艱苦,生活貧困,又被身邊的人排擠;但他的一生,在在活出了有意義的生命,發揮了自己的生命潛能,也實踐了人生理想;總的來說,他的人生是幸福的。至於一頭豬,或許牠在生理上感到滿足,但牠的「快樂」只是停留於生理層面,離「幸福」仍很遙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