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masio的情緒理論

damasio人的情緒可以很複雜,也可以很簡單。人有七情六慾,但大多發展自「愛」和「恨」這兩種基本情緒。什麼是「愛」?就是喜歡對方,想走近對方。什麼是「恨」?就是討厭對方,想排走他/她。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,可能來自人類的進化。

為什麼你想貼近所愛的人呢?因為你相信對方會帶給你幸福和快樂。為什麼你想遠離恨惡的人呢?因為你相信,與對方接近,會帶來不快樂、甚至痛苦,所以你想疏遠他/她。這是人的本能反應,是身體中的情緒系統在發揮作用。情緒助我們趨吉避凶。

情緒保護我們

著名的神經學家Damasio指出,我們接觸每事每物,身體都會作出情緒反應,想趨近(你可稱這為愛)或遠離(你可稱這為恨)眼前的對象。大腦會記錄我們對人或物的情緒判斷,在腦海中形成「價值」意象。舉例說,當你遇上一個很麻煩的工作夥伴──你每說一句話,她都會作出攻擊,你的大腦除了記錄你對她的客觀印象,更會記錄你對她的「恨」意,並製作相關的情緒意象。到了下次她來到你的辦公室和你開會,你便會只和她談基本公務,不會多言。你不是刻意這樣做,是大腦的情緒意象在發揮作用,使你產生「拒絕」的反應,不容許你多說一句話,不容讓你開放自己。

我們可能為了眼前的利益,或為了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,否認身體的情緒知覺。但身體有過的反應,大腦都會記錄在案。就以上述令人討厭的同事為例,每次你和她接觸,你的身體都會不由自主的避開她,你的動作會表現得很拘謹,好像不想與她有任何接觸似的,這身體的「觸覺」反應,都會傳到大腦,記錄在案。除了這些,身體各部分(包括臟器、皮膚、賀爾蒙及內環境)都會傳送關於身體的訊息到大腦。你可以假裝不知知道,你可以加以否認,但身體其實都把「真實」反應記錄在案。我們沒有本錢去說謊。

情緒的作用

你可能會問,情緒令我們這樣尷尬,令我們不能為所欲為,為什麼要有情緒呢?情緒其實是人類的求生機制,正如前文所言,遇到喜歡的人,你便想親近他/她,遇到討厭的人,你便現想遠離他/她;這「愛」或「恨」的情緒,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留下的印記,助你趨吉避凶,讓你遠離威脅你的對象,也讓你抓緊機會接近帶給你快樂的對象。一個情緒未充分發展的人,會不懂得保護自己,也不懂得追求幸福,於是生活的質素便大大下降,如行屍走肉,愈走愈困難。

大部分生物體都有情緒,但人類獨特之處,是人類有能力將眼前的影像與情緒連繫,將「影像」變成「意象」。Damasio是這樣定義「意象」的:「當我使用意象這個術語時,我的意思是指心理意象。意象的一個同義詞是心理樣式。……我的意思是有某種結構的心理樣式,這個結構的建立帶有每一種感覺通道的特徵──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軀體感覺。軀體感覺通道(這個詞來自希臘語soma,意思是「身體」)包括各種不同的感覺形式:觸覺、肌覺、溫覺、痛覺、內臟覺和前庭覺。」「意象」好比濾鏡,當我們透過這些「濾鏡」作出反應,我們便可以根據過往累積的經驗,作出成熟的判斷。

一個成熟的人,是透過層層疊疊的「意象」,與別人相處,與別人談話,作出反應,作出決定。「意象」不一定是視覺的,「意象」是綜合了身體的訊息,為影象進行「意義」加工;於是,眼前的世界再不是冰冷的客觀世界,而是帶有只屬於你的情感的「我的世界」。唯有擁有「我的世界」(你可以叫這做心靈)的人,為人處事才有sense、有方向感,並能作出成熟的選擇。所以,情緒不是用來表達的,情緒的主要作用,是把生命打造成一個活的「靈魂」。

心靈的智慧

舉例說,一個你很久沒有見面的友人約你聚舊,你想也不想,便提議吃午餐。你為什麼約他吃午餐、而不約他吃晚餐呢?你當時並沒有作出理性分析,其實是你內心的「意象」替你作出決定。「意象」其實很貼近你內心的需要。

你可能記不起,或早已忘掉,你以往經常與這位友人見面,但上次你約他會面時,他卻故意推搪,沒有合理的解釋。你可能忘記了,你上次與他見面時,這位友人高談闊論公司的事,談了半句鐘,完全沒有理會你的感受,把你當作消氣袋。你可能把上述事件的始末都忘記了(我們大腦的容量有限),但透過「軀體標識器」,大腦保留你對當時情景的情緒反應,即所謂的「意象」。透過這層層疊疊的「意象」,你便能夠即時對友人的邀請作出反應,提議不如吃午餐;你作出這個選擇,其實是要平衡你對這友人的「愛」和對他的「恨」,你想走近對方,卻怕再次受到傷害,內心的「意象」於是為你設計出適當的建議,就是只有一句鐘的午餐約會。

意象的力量

事情是這樣的:事物映入眼簾,身體會作出反應,Damasio將這些反應統稱為「情緒」,「情緒」是一種方向和價值指令,讓你對事物產生基本的意義(即sense)。如果這個過程順利進行,便會製作出大量心理圖景,即「意象」。「意象」星羅棋布,在我們的意識中不斷浮現,時多時少,全看一個人的「記憶力」,以及一個人有沒有時常反省自己的人生,把不同的意象組織成「自傳式自我」。

內心豐盛(指「意象」的數量很多)的人,能作出成熟的決定。這是理性邏輯不可企及的。理性邏輯建基於語言,而且是一個二元系統(你只可以說你「愛」他或「不愛」他,但你不能說十分三愛他,加上十分一恨他),但圖象思維卻可以把一些矛盾的元素(既愛且恨)放在一起,亦可以把元素透過修改大小或聚焦,標示出不同元素的重要性。所以,你可以不經思考,透 過意象,即時想到「不如一起吃午餐」的建議。

Damasio說:「沒有心理意象(原文:心理表象),有機體就不能快速地進行對生存事關重要的大量信息的整合工作,更不用說幸福感了。沒有自我感和整合自我的感受,這樣大量信息的心理整合將不會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,即以生存和幸福感問題為目的。」Damasio說得很清楚,意象是構成自我感的基本元素;沒有意象,就沒有自我感。沒有自我感,情緒和感受只會成為心靈的負累,不斷沖激心靈,令人坐立不安,甚至患上情緒病、精神病。但如果情緒能成為建構自我的力量(「軀體標識器」能夠發揮作用),我們便擁有一副不錯的生命導航系統,能知所進退,並能趨吉避凶。